引導語
世界各地自古以來都有重男輕女的想法,特別是我國的封建社會,這個破舊思想根深蒂固。她們的兒子能夠得到全部的財產繼承權,生女兒只是她們的意料之外。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人看到了生女兒的好處,這些人再也不會像上一輩那樣,生不出兒子誓不罷休。特別是這些人老了以后,越能夠感受到兒女的不同。
一、一位老人流露心聲:住女兒家后,才懂兒女之間的不同,很現實
劉阿姨雖然是知青出身,但是她重男輕女的觀念非常的牢固。在她看來,女兒會像自己一樣嫁出去,以后就像潑出去的水,根本照顧不到自己的父母。所以在兒子跟女兒長大的過程當中,劉阿姨對兒子更好。因為在她心目當中,對兒子好就是為自己攢下養老資本。但沒有想到,一件事情卻讓顛覆了她的三觀。
在老伴去世以后,也剛好正式退休的劉阿姨,在經濟方面,根本不需要依靠兒女。而且她現在是一個人居住,就算沒有老伴的陪伴,也能夠時常通過跳廣場舞來解悶。沒有想到的是,過了一陣子,兒子兒媳竟然要劉阿姨過去照顧懷孕的兒媳婦。聽到這個好消息的劉阿姨非常的開心,收拾了簡單的包裹就去了兒子的城市。
但是住進去以后,劉阿姨才發現,自己在這套自己跟老伴全資購買的房子,像極了外人。所有的一切都得聽兒媳婦的,就連花都擺放位置,陸阿姨都不能夠肆意改動。就這樣,劉阿姨像一個全職保姆一樣,直到孫子降生。本應該有資格過清閑退休生活的劉阿姨,既像住家保姆,又像育兒保姆,而且兒子兒媳對自己的付出表示理所當然。
因為做家務帶孩子,劉阿姨連軸轉,身體素質越來越差,有一天犯了頭昏,一下沒抱穩孩子,讓孩子摔了下來。這可把兒媳婦心疼壞了,對著劉阿姨就破口大罵。沒想到兒子也沒有為劉阿姨說一句好話。心神不寧的劉阿姨,過了幾天,竟然又摔了。沒想到兒媳跟兒子竟然好言相勸,讓劉阿姨回老家住。
就這樣劉阿姨去兒子家住了兩年不到,憔悴了十幾歲,而且對兒子的失望也攢夠了。她的兒子自幼享受最好的教育資源,就連婚房車子,都是全款購買。這是女兒都沒有得到過的待遇。
恰好回娘家探望母親的女兒,看見劉阿姨的臉色非常差,人也瘦了一大圈,心疼壞了,連忙將母親接到自己家。到了女兒家以后,劉阿姨才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叫歸屬感。因為她在女兒家,有一定的話語權,也不像保姆只能夠干活。
二、女兒跟女婿的細心照顧,讓六旬老人愧疚不已
在兒子家受了很多搓磨的老人,到了女兒家以后,有些戰戰兢兢,但后續的相處過程當中,劉阿姨感受到了,養兒子跟養女兒真的不同。在女兒家,女婿會看在妻子的面子上對丈母娘特別的好。而且劉阿姨住在女兒家也不需要做任何家務,這些女兒跟女婿都分配完了。
劉阿姨又恢復了以前吃完晚飯以后就去跳廣場舞,在家能夠睡到自然醒,有空的時候也能夠弄花花草草的悠閑時光。女婿跟女兒很想換一輛車,但是經費剛剛好夠,所以,各方面的預算都很有限。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卻沒有向劉阿姨開口,反而平時都會在物質方面給予劉阿姨零花錢。對比起兒子,兒媳只知道索取,劉阿姨非常的感動。
特別是在決定事項這方面,劉阿姨有自己的話語權了。外孫比孫子大兩歲,但是在帶娃方面,劉阿姨的女兒跟女婿愿意全權交給保姆以及劉阿姨,根本不會因為育兒方面的事情跟她產生沖突。
這才是劉阿姨心目當中怡享天年,兒孫繞膝的快樂。在兒媳婦那邊,自己只有帶孩子的份,只要稍微跟兒媳教的育兒辦法有出入,就會受到一定的指責。希望所有人對待自己的兒子和女兒都是一碗水端平,雖然所有父母都不求回報,但是總會希望得到更多資源的兒女對自己好一點。
筆者有話說:對于新生代的父母來說,兒子跟女兒都是相差無幾的。因為現在的人也不能夠將養老的希望放在孩子身上。父母在延續生命這方面應該優生優育,千萬不能夠追求孩子的性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也應該公平公正的對待他們。
本文標題:一位老人流露心聲:住女兒家后,才懂兒女之間的不同,很現實
本文出處:http://m.818894.cn/news/news-shenghuo/23404.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