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了這個年紀,對孩子們應盡的撫養義務已經盡完了,對于已經成家立業的年輕人而言,接下來的路要怎么走全憑他們自己。當子女遇到什么困難事情時,我們雖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本著讓他們更快成長、兒孫自有兒孫福的觀念。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還是不要傾盡所有給孩子們提供幫助,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做到這一點。
要想讓子女養成良好習慣和自食其力的性格,同時讓自己晚年生活更幸福且有保障,我們在與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一定得給自己留好這3張底牌,來一起看看:
第一,存款不要全部交給孩子們雖然習慣了勤儉節約的我們,知道錢的來之不易,平時也不會大手大腳地亂消費,尤其是那些小時候生活條件比較艱苦的老人,雖然不至于縫縫補補又三年,但也輕易不會浪費一分一厘。但大家應當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個人身體機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可能一個不留神或者受到了外界的刺激就會發生意外。要想讓自己在得到更好更及時治療的同時,減輕家里人因此承擔的經濟和心理壓力,我們手里應該有一筆事先準備好的醫療資金。
因此不要把存款全部交給孩子們,其實這樣做除了會降低我們應對意外的能力外,還會讓子女養成啃老的惡習,我們可以養他們一時,但絕對沒有能力可以提供給他們后半生所有的吃穿用度。未來當大家撒手人寰以后,他們很難從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中抽離出來,可能用很長時間,也無法像同齡人那樣積極生活。
第二,自己的房子要看好房子是我們安身立命、遮風擋雨的場所,居有定所大家的晚年生活才能有一個最基本的保障,因此當孩子們提出類似,把老家房子賣掉,買一套更大更好的人住宅同住這種的請求時,我們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如果把自己置于沒退路的境地,當后續兩代人因為生活習慣不同等原因產生矛盾時,我們再想逃離這個地方也無計可施。反觀那些不管住不住都不賣掉自己房子的老人,在外生活不順心時,總有一盞燈光為自己而亮。
第三,精神世界要充足有些老伴兒先行一步離開人世間的老人,會把孩子們當成生活的全部。站在個人角度上這一做法可以被理解,畢竟自己最親近的人就是他們;但以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這種做法無疑是在自掘墳墓,因為年輕人的工作很忙、還房貸車貸等經濟壓力也比較大,根本不可能隨時隨地考慮到我們,還不如想辦法去充實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文標題:要想晚年生活幸福有保障,與子女相處過程中,給自己留好3張底牌
本文出處:http://m.818894.cn/news/news-shenghuo/23348.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