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發展之基、民生之本、農業之資、農民之根,觀農村土地政策動向,察農民生產生活狀態,敬請關注土地觀察員!】
看病就醫對農民來講是一件大事,一來說誰家都會有個頭疼腦熱、大病小情,特別是隨著年齡增長,很多農民都會伴有各類慢性病;二來說因病致貧是農村貧困家庭的主要成因之一,很多農民就是因為家里有了病人,長期的看病、四處花錢導致入不敷出、生活貧窮。
農村醫保是解決農村醫療水平低、醫療條件差的有效方式,也是解決農民看不起病、因病致貧的好政策。農村醫保最早是以新農合的方式出現的,指的是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
在開始實行之初,農民繳費一個人也就10來元,國家和地方政府有一部分補助,按規定也是每人不少于10元。當時農民交的少,國家補助也不算多,屬于農村醫保的探索階段。隨著醫療水平發展和物價提高,農民的繳費標準不斷提高,國家補助也在不斷提高,醫療保障的條件也不斷改善。
當前,新農合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進行了合并,統一稱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改善,但農民繳費的標準也在逐年提高。很多農民都因參保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解決了看病就醫的大難題,但也有很多農民覺得保費太貴,參保不值得、沒必要。
近期,為適應醫療費用增長和基本醫療需求提升,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做好2022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確2022年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特別是個人繳費標準再提高30元,達到每人第年350元。農民到底交還是不交?看了這3點再決定。
(1)財政補助同步提高。在提高個人繳費標準的同時,財政補助標準也有所提高,通知提出,各級財政繼續加大對居民醫保參保繳費補助力度,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新增3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10元,這也表明了國家對群眾醫療就醫的重視程度在提高、工作力度在加大。
(2)保障水平有所改善。既然個人繳費和財政補助費用都在提高,除了應對物價上漲外,肯定會用在提高醫療保障水平上。通知提出要完善門診保障措施,繼續做好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健全門診慢性病、特殊疾病保障;增強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門診保障功能,探索將政策范圍內的門診高額醫療費用納入大病保險合規醫療費用計算口徑,統籌門診和住院救助資金使用,共用年度救助限額。這樣一來,以前那種只有住院才能報銷、門診就醫長期拿藥病人得不到保障的情況將得到改善。
(3)醫保是托底保障。有些農民覺得參加醫保報銷難、繳費高不不愿參保,這實際上是一種很錯誤的觀念。醫保是一種托底保障,也是一種醫療互助共濟,如果交了醫保費用參了保,用不著是最好的結果,但如果一旦有了大病,醫保會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再者說,國家和各級財政補助是醫療保障的一大部分,不交費不參保,將享受不到國家和各級財政的這方面優惠。
本文標題:醫保繳費標準又提升,農民到底交還是不交?看了這3點再決定
本文出處:http://m.818894.cn/news/news-shenghuo/23316.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