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國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總數達36萬個、床位812.6萬張。養老床位總數比2012年底的416.5萬張翻了近1番。近年來,有關部門不斷優化養老服務形式,尤其是探索設置家庭養老床位,更好地滿足了失能老人家庭照護需求。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居家養老遇到了很多新問題新挑戰,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公辦養老院一床難求、民辦養老院價格較高等現象。確保老有所居、老有所養越來越成為緊迫任務。
家庭養老床位與養老機構的集中照料床位、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臨時托養床位共同構成養老服務的三張床,更是為老年人提供床邊、身邊、周邊就近長期照料服務重要的一張床。家庭養老床位可使老年人特別是中、重度失能老人在家中也能享受到專業的養老機構服務,有效解決老年群體急難愁盼問題,減輕家庭負擔。因此,有必要創造條件、創新服務,把更多養老床位搬進家。
沈陽、南京、銀川、武漢、嘉興等地已出臺舉措,將養老照護床位搬進家。截至目前,沈陽市已建成家庭養老床位3900余張,提供上門服務5萬余人次,服務時長7萬余小時。到今年底,沈陽市將建成家庭養老床位4500張,不斷滿足養老服務需要。
從全國來看,家庭養老床位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并沒有形成與需求相匹配的應有規模,因此,要多措并舉夯實養老第三張床。
一方面,進一步厘清地方政府、養老服務機構、家庭的三方責任。地方政府要堅持保基本、兜底線,出臺家庭養老床位相關支持政策,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家庭養老床位建設;養老服務機構要發揮好品牌化、連鎖化及資源優勢,為老人及其家人提供專業化、規范化的指導幫助;要建立以家庭為基礎的養老服務模式,發揮家庭成員在老人長期居家照料服務中的基礎作用,不斷提升家庭照料的能力和水平。
另一方面,更大發揮數字賦能智慧養老的作用。家庭養老床位相當于為老人配置了24小時在線的護工,唯有數字賦能才能真正把養老院搬回家。服務平臺、管理平臺要與民政部門養老服務管理信息平臺數據對接,實時抓取采集智慧養老服務云平臺的相關服務數據,并為老人配備手表式GPS定位儀、一鍵緊急呼救、智能床墊等各類適老化智能終端產品,讓老人更安心,讓家人更放心。據北青網
本文標題:優化養老服務形式,把養老床位搬進家
本文出處:http://m.818894.cn/news/news-zhengce/11831.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