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有300.27萬人,占總人口的21.66%。目前,全市大力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建設養老服務綜合體及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并通過多種形式滿足老人居家養老需求。
在西青區張家窩鎮家賢里87歲的賈洪良老人家中,社區物業人員正在修理電燈開關。賈大爺說家里什么壞了,一個電話物業工作人員就來了,而且不少服務都是免費的。打電話馬上就過來,收拾馬桶、收拾點燈、電門,比花錢修的還好了,這個社區對老人們可不錯。
西青區張家窩鎮家賢里社區4300多戶居民,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近2000人。為了服務好高齡、獨居老人,負責社區物業的如魚公司推出了物業+養老服務,開設了應急救援、便民維修、家政、跑腿、送餐買藥等服務。天津如魚物業服務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許艷霞說:開通了24小時熱線,31項免費服務明細是對外公布的,10分鐘之內就能到,因為我們每一個項目都有人。采取一個大客服的這么一個形式,比如說我們保潔員,每個樓里邊都有,會很快的到達老年人家里邊。
在此基礎上,從今年開始,在西青區民政局的幫助下,如魚物業在所服務的家賢里、錦盛里、香錦園等五個社區都開設了日間照料中心,老人們不但可以在中心里吃飯、理療保健、還可以參加各種文娛活動。74歲的呂大娘說:挨著我這近嘛,天天測血壓、血糖、儀器挨個做過來,渾身的按摩都好受做完了,同齡人們聊聊天,夠好的。
結合涉農區特點,西青區將物業+養老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進行推廣,同時打造更多的村居為老服務站點。西青區民政局局長郭金花說:年底前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將達到91.1%。對優秀的企業在市級補貼的基礎上,區財政再獎補6到12萬,優勝劣汰、促進我區養老服務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目前,我區已涌現出信偉、如魚、云棲等多家品牌化、連鎖化運營企業,形成了互聯網+養老、物業+養老等多種社區居家養老模式。
為了解決好部分需要臨時托管或者術后恢復期老人居家養老難題,河西區大營門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設立了短期照護服務。87歲的張大爺手術后在中心住了三個月時間,解決了家屬的照護難題。家屬齊洪亮說:老爺子是摔了一跤骨折了,醫院只能住兩周,出院后回家怎么護理,誰來照料都是問題,而且我們真不專業,怕恢復不好,虧了有這臨時周轉,專業的護工照護,擦洗、上藥、護理,老爺子回家都能下地慢慢走了。
老人結束短期照護后,可以繼續聘請中心的照護人員和專業護工回家照護,將養老服務從機構延伸到家庭內。大營門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田浥介紹說:到我們這時間大概是三個月,之后就帶著我們的阿姨和護工回家,回到家后我們派出護工和保姆兩類,我們一個護工大概一一天能去2到3家,看看家里的照顧的情況,這樣一個月下來護理的錢才500塊錢,逐步把老人的家庭的費用就降下來了。
目前,河西區還積極探索社區居家養老的醫養結合發展,在居家養老中心嵌入社區衛生服務站,或是就近融合共享社區衛生服務站功能,打通機構養老與社區居家養老中的壁壘。此外,本市和平、河東等區還在互聯網+智慧養老上升級加力。區、街道、社區三級逐步開通使用養老服務平臺,通過建立電話+煙感報警+一鍵通應急呼叫智能監測中心,線上與線下對高齡、失能、獨居等老年人提供精準服務。市民政局局長朱峰說:社區嵌入式機構是我們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的一個堡壘,我們重點發展、重點推動,今年我們還要建100家,通過這種方式打通社區居家和機構養老的籬笆。下一步,更多的通過和社會組織和企業的合作,吸引社會上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尤其是智慧流、流到我們民政,探索出養老服務工作更好的道路。
本文標題:天津:加速養老服務綜合體及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滿足老人居家養老需求
本文出處:http://m.818894.cn/news/news-zhengce/11717.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