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成就有關情況。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介紹,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有幾個鮮明的特點:老年人口多、老齡化進程的速度快、老齡化的城鄉差異和區域差異大、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任務重。
老齡工作事關億萬老年人、家庭福祉和國家發展全局。近年來,一些老舊社區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職工集聚區即將演變為程度較深的老齡化社區,要多措并舉促進養老資源整合、豐富養老產品供給、強化養老人才培育,做實做細做好社區養老化服務,才能有效破解老齡化社區治理困境。
促進養老資源整合,不斷優化老齡化社區治理結構。推動養老資源整合是提高老齡化社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必然準備。在當前僅僅依靠單一主體的資源供給不可能滿足老齡化社區的養老需求,必須推動社區、家庭、社會化服務機構多方聯動,實現養老模式迭代升級。一是要建立多方聯動的有效機制。摸清老齡化社區的老年人底數、基本情況,根據老年人家庭狀況有針對性地提供養老服務,實現家庭養老、社區養老、社會化養老的高效耦合。二是要科學引導各類要素聚集。科學開展調查研究,準確研判養老產業的發展空間,引導資本、數據等各類要素流向養老產業。三是要合理搭建政策框架。精準界定養老產業的權責邊界,建立產業發展風險管理和預警機制,形成政策均衡穩態。
豐富養老產品供給,不斷提升老齡化社區治理質量。提供多品類、專業化的養老產品是滿足老年人主體需求的有效手段。不同類型的老齡人有差異化的養老需求,提供符合老年人生理特點和生活需要的養老產品尤為重要,必須細分養老產品,推動養老產品個性化。一是要建設養老基礎設施。搭建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優化線上服務資源,有效縮短老年人主體與服務提供者的距離,實現更高效的人機交互。二是要豐富養老智慧含量。注重養老智能技術的開發利用,完善養老服務的前后端匹配,推動科技和服務緊密配合,實現短時間解決問題的全鏈條養老服務。三是要拓寬養老產品應用場景。聚焦日常用藥、心理疏導、臥床護理和緊急救援等場景,提供好用管用的養老產品。
強化養老人才培育,不斷夯實老齡化社區治理根基。專業化、高水平的養老服務人才是實現可持續養老服務的重要保障。不難看出,老年人對高品質生活的渴求并不弱于年輕人,亟需高標準的養老服務,而高標準的養老服務又離不開多層次、多元化、專業化的人力資源支撐。一是要培育專業人才隊伍。加大養老服務相關專業設置,密切社會工作與養老服務的聯系,實現養老服務持續有人。二是要加強養老從業人員培訓。豐富養老從業人員繼續教育項目,搭建校企、校社人才培養平臺,開展相關技能比賽,通過專業化的實踐訓練提高服務水平。三是要培養為老服務的社區工作者、志愿者隊伍。鼓勵社區工作者以及各類公益性社會組織參與養老服務,加強基層老齡協會等社會化組織規范建設,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服務格局。
可以預見,未來會涌現一大批深度老齡化的社區,能否做實做細做好老齡化社區的服務工作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到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務必要通過學術研究、實踐探索等途徑搞懂老齡化社區治理的內涵、路徑,持續加強各類要素投入,最終實現高品質老齡友好型社區建設。
本文標題:提升老齡化社區治理現代化水平
本文出處:http://m.818894.cn/news/news-zhengce/11653.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