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物業養老,去年,相關六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見》,推動和支持物業企業開展養老服務。為此,上海部分物業企業積極探索物業養老新模式,為滿足老年人日益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一、物業房升級為養老服務點
田渡小區是新長寧集團大樓物業服務的小區,6號樓101室是原為小區物業管理用房,如今已升級為嵌入式養老服務點。這里也成為社區1500多位老人的第二個家,可以免費體驗手機攝影課、合唱隊、書法課、理療、法律咨詢等特色活動。
走進體驗館,孫元珍指著開關上“回家模式”“離開模式”說道,室內所有電器開關一鍵智能聯動,方便老人安全進出;體驗館設有廚房、衛生間、護理室、多功能廳、文化活動室,屋外還有一個小小的精致露天花房。
據悉,田渡居民區轄有5個居民小區,常住人口3016人,其中60歲以上有1512人,80歲以上有247人,失智和弱勢人群有54人。為了改善居家老年人的居住舒適度和安全性,體驗館進行“適老性”改造,主要是通過對老年人家庭通道、門廳、起居室、廚房、衛生間等生活場所的改造,以及家具配置、生活輔助器具、細節保護等設置調整,方便老年人日常生活。按一下灶臺上一個按鈕,櫥柜里儲物架自動下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也能輕松拿到架子里的調料瓶;衛生間內安裝助浴凳、防滑地面、取消淋浴室門檻、開設漏水槽,方便行動不便的老人使用。
除了硬件上的改造,體驗館還為社區老人開設了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瞿佳是新長寧集團一名員工,也是智能手機課的兼職老師。“第一次上課,學員們詢問如何保存照片原圖,該不該相信清除‘僵尸粉’的短信……”瞿佳回憶道,如今,這節智能手機課已經升級為智能手機攝影課,學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們,學著拍攝身邊的美景,并在課堂上分享每張照片背后的故事。
據悉,“適老性”改造是長寧試點社區“物業+養老”創新模式中的一項內容,還有嵌入式養老設施提供養老顧問、電梯加裝咨詢、惠老家園等一體化、一站式服務等。新長寧慧生活總經理袁娜介紹,為了能更好地將物業與養老相融合,他們還打造了“慧生活”服務平臺,提供一系列“菜單式”服務,供老人自主、按需選擇。
二、嵌入社區的養老院
享受近在咫尺的醫療保障、在熟悉的環境養老……虹口區天寶養老院建在社區、上海市第一家“沒有圍墻”的養老院,也是一家由虹口區政府投資、嘉興路街道主辦、上海德律風置業有限公司運營的“公建民營”養老機構。
與其他養老院不同的是,這是一幢集養老、日托、助餐、醫療、社區活動等服務設施于一體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1-2層是街道市民驛站、社區衛生中心、社區食堂等設施,3至10層則是天寶養老院。養老院的每一層設有不同的主題,樓道墻壁上裝飾著舊上海的圖片,《紅色娘子軍》《洪湖赤衛隊》等老人們比較熟悉的圖片。
近日,在天寶養老院的一個房間里,4位老人坐在椅子上,靜靜地觀察地面上緩緩爬行的海龜……“這一層是認知障礙老人照護區,取名為‘記憶家園’。”
天寶養老院院長陳燕介紹道,這里還布置了很多老人熟悉的生活場景,比如,天寶照相館、老虎灶泡開水場景等,讓他們更有歸屬感;森林區的公共餐廳和休息廳融合了非藥物干預等多種感官的刺激,老人在這里觀察緩緩爬行的海龜等小動物,聽聽鳥鳴、為綠植澆水,從而舒緩不安情緒和提供感官刺激。
“物養融合”的新業態,充分利用了物業企業的服務優勢。陳燕介紹,物業公司平時有一套標準化管理體系,比如對保潔工具按區域按顏色區分;夜間,管理員巡視用上了保安使用的巡更儀,需要去每一間房間的門口、重點照護老人的床頭打卡。
值得一提的是,天寶養老院打破傳統封閉式的管理模式,養老院與街道市民驛站以及老人日間照料中心資源共享,把生活服務片區的功能向老人開放。陳燕介紹道:“養老院、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醫療站、社區食堂以及其他相關機構在一棟樓里,老年人不出樓享受‘吃、喝、玩、樂、醫’等服務?!?/p>
嵌入社區的養老院,讓更多老人家門口5分鐘范圍內、在家人身邊、熟悉的環境內享受養老服務。
來源: 新民晚報
本文標題:上海物業養老,居家養老5分鐘生活圈
本文出處:http://m.818894.cn/news/news-zhengce/11527.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