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倪鑫晨
廣發基金資產配置部投資經理
倪鑫晨,香港城市大學金融與精算數學碩士,現任廣發基金資產配置部投資經理,5年以上FOF投研經驗,負責基金品種研究與資產配置研究,包括基金池的建立與定期維護(挖掘新標的、跟蹤核心池與盡調)。
今年4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個人養老金即將出臺。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我們已經有了社保養老金,有的還在單位交過企業(職業)年金,為什么還需要個人養老金呢?
這就要從養老金的替代率說起。
養老金有著交多少和發多少的問題。一個退休人員領取多少養老金相比其退休前的收入比例被稱為養老金替代率。
從這個簡單的公式不難看出,這個養老替代率就是衡量退休后通過領取養老金能否達到退休前的收入水平,也就是說,退休后還能否過上和退休前相似的生活。
如果一個人領取的退休養老金完全等于其退休前收入,即養老金替代率為100%。那么可以說,這個人的退休生活不會受到任何影響。而如果一個人領取的退休養老金等于其退休前收入的80%,即養老金替代率為80%時,這個人的退休生活相比退休前就會略有影響。
這個比例大概在多少能維持生活品質,大概在多少又只能維持基本生活呢?
歐美國家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替代率是75%,其中的35%由企業年金和商業養老金補充。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55%是養老金替代率的警戒線。
我們可以參考以上兩個數字,把55%作為維持基本生活的最低的養老替代率,把75%作為過上體面養老生活所需要的養老替代率。如果僅依靠現有的社會基本養老保險,離這個目標還較遠。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基礎養老替代率僅達到40%左右,而且過去十幾年來,一直處于下降的趨勢中。也就意味著,如果只是依靠社保,無法實現體面的養老生活。通過企業(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進行補充養老,提升養老替代率是對于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值得重視的事。
企業(職業)年金在國內開展已有數年,但目前覆蓋率較低,較難實現替代率的提升。
如果我們簡單按55%的目標和目前45%左右的基礎養老替代率來做一個簡單的減法,則意味著投資者應該在個人養老金里至少實現10%-15%的替代率,要想實現體面的養老生活,則需要更高的替代率。這就有助于我們算一筆賬,該如何去參與個人養老。
接下來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
假如投資者每個月收入1萬元。退休后,想維持基本生活則需要領取5500元,想要體面的養老生活,則應該達到領取7500元。
這其中,我們假設基礎養老可以提供4500元,則投資者還應該通過個人養老金領取1000元和3000元,才能實現維持基本生活和過上體面生活的目的。
我們按繳納時間為30年,領取時間為20年來計算,通貨膨脹假設為3%,則投資者想要過上體面養老生活需要的總金額為:3000*12月*20年/(1-3%)^30=180萬!這意味著投資者每個月需要存款5000元,相當于月收入的一半。
因此,通過參與個人養老金,借助專業的投資力量,力爭個人養老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是過上體面養老生活又不至于現在過于拮據的重要方式。
風險提示:以上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購買基金時應詳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和其投資人員取得的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表現。
本文標題:我和我的養老金丨17.想要體面的退休生活,我們需要準備多少錢?
本文出處:http://m.818894.cn/news/news-shenghuo/23200.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